頭頁 「民謠」毋是「民歌」
文章
取消

「民謠」毋是「民歌」

「民謠」毋是「民歌」,本質無仝!「謠 iâu」,古文獻解說講「曲合樂曰歌,徒歌曰謠」、「歌必有度曲節,謠則但搖曳咏誦之,兒童皆能爲,故有童謠也」。 「徒歌」个意思,毋是單純指無樂器伴奏个「清唱」,伊有一个重要精神就是「無受『樂律』个拘束」,所以「謠」往往無法度完整採譜,用 Do、Re、Mi⋯記落來。

「謠」个本來面目是就咱即種有長短峘低聲調个語言,將伊「牽聲拔調」[khan-siann pue̍h-tiāu](就是「搖曳咏誦 」),帶有一種韻律感、音樂感,但是無一定有合音樂个音階、音程。

咱台灣正民間自生自發个民謠,上感動我,也是我認為上有價值,但是也上僫得佇現代社會傳承个所在,就是佇咧「抑ná像講話;抑ná像唱歌」迄種直接、素樸來傳達底層人民心聲个「民謠味」。

即種個人風格強烈个「民謠味」無法度用規格化个樂譜來忠實記錄,也無法度佇大量生産、制式化个教室來傳教[kà]。

有心推動民謠个現代智識份子,將「民謠」變做完全合樂律个「民歌」咧傳承,有个是毋捌頂面个道理,有个雖然大概知,但是想無卡好个教學方法。

其實古早讀册儂个「吟詩」嘛是仝款道理,現代煞差不多攏變做「團體照譜唱詩」。

本文章以 CC BY-NC-SA 4.0 授權

陳英老師彈月琴唱「四季春」三葩

參加台語比賽,口音是按怎愛保持一致?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