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語十五音[si̍p-ngóo-im]「入」字頭个字,像「入 ji̍p、日 ji̍t、字 jī、二 jī、兒 jî、而 jî、……」,阮佇屏東萬丹,細漢就聽著 ji / gi 兩種變體,所以攏會慣勢,但是若聽儂講 li̍t-thâu (日頭) / siá lī (寫字),阮萬丹囡仔儂會感覺按呢講是臭奶呆。
當然,大漢研究台語了後,就知影有所在个腔口(台南、鹿港、新竹、台北……)變了較緊,完全失去 j-,連老儂嘛攏講 li̍t-thâu / siá lī,所以著愛尊重怹。
入字頭配 u 母音个字嘛有類似情形,但是 ju 佇各地,若有變化,就變做 lu,無變做 gu,像「熱 jua̍h」變 lua̍h、「如 jû」變 lû。
入字頭 講 ji 比 gi / li 來講,毋但是較原本个發音,而且仝音字較少,會使增加分辨性,親像
「字/二 jī」、「利 lī」、「義 gī」
「入 ji̍p」、「立 li̍p」、「岌 gi̍p」
「熱 jua̍h」、「捊 lua̍h」(捊頭毛)
「如 jû/jî」、「驢 lû/lî」、「厘 lî」
入字頭若講 ji/ju 个「原音」,去到佗位,儂大概攏聽有,但是講 li 个儂去到講 gi 个所在,抑是講 gi 个儂去到講 li 个所在,彼此可能會反應袂過來,抑是加減有排斥感。
所以我个教學,猶原是以 j- 為主,另外才佮學生講,有 l- / g- 个變化。
但是就大趨勢來看,j- 確實一直咧流失,偏泉區 j- 往往攏變 l-;一寡偏漳區看母音, ji- 變 gi-,ju- 變 lu-(日頭 ji̍t-thâu 變 gi̍t-thâu,真熱 tsin jua̍h 變 tsin lua̍h)。準做台語將來無死去,「十五音」嘛會變做「十四音」。現時个青少年欲發出 j- 个音,普遍真食力,我就教怹,唸像華語「ㄖ」但是免捲舌,所以應該愛感覺真簡單才著 ^_^
目前台灣偏泉區閣有保存入字頭个,主要是佇台北山區老安溪腔區,佮澎湖同安腔區。「十五音」个分類是漳泉潮自古共同个傳統,1800 年泉腔韻書「入字頭」分真明。但是無論佇福建,抑是台灣攏有出現「入字頭」歸入「柳字頭」抑是「語字頭」个現象,這是百幾年內个代誌。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