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頁 台語「扑毋見 phah-m̄-kìnn」合音 phàng-kìnn 佮一寡變體个音韻分析
文章
取消

台語「扑毋見 phah-m̄-kìnn」合音 phàng-kìnn 佮一寡變體个音韻分析

物件扑無--去,台語有講「扑毋見 phah-m̄-kìnn」,但是已經罕得有儂三字(三音節)慢慢仔講,大常攏將前兩音節「濃縮」、合音變做 phàng-kìnn,「見」--字嘛有講文言音:phàng-kiàn。(phàng 記做本調第三聲,只是配合台羅个通例,其實伊是合音節,並無「單字本調」个概念)

phah + m̄ 相紲講,前字phah變調做高降調(失去入聲),後字變低平調,合音了後是拖長个高降調。即兩音節合音,本來應該是 pham 高降調,但是台語雙唇音聲母 p/ph/b/m,袂用得配雙唇音韻尾 m/p (pham/phap/pam/pap/bam/bap/mam/map 攏袂使--得),所以 phah + m 个「連音節」pham 个韻尾,需要進一步調整出台語會用得接受个音節結構。

上自然个調整法,著是 pham 个韻尾 m 綴後壁音節 kìnn 个聲母 k,來佮伊採用共款个「發音部位」(k 个發音部份是「軟顎 nńg-go̍k」,台語叫做 nńg-kiunn),所以 phàm-kìnn 著調整做 phàng-kìnn,phàng 个 -ng 韻尾,佮 kìnn 个 k 共款發音部份,這是上自然,亦是上濟儂个講法。

但是合音个講法,往往會有濟濟腔口變化,今仔日聽著龍井儂講 khàng-kìnn 這是後壁音節个聲母 k 進一步「同化」頭前音節个聲母 ph,予 ph 變 kh。

閣有清水儂講 khàng-khìnn 這是「進兩步」,前後兩音節个聲母互相同化个結果。著是講 phàng-kìnn 前音節个 ph 受後音節 k 發音部位个同化,變做 kh(猶原保留「送氣」);而且後音節个 k 嘛受前音節 ph 「送氣」效果个同化,變做送氣音 kh(猶原保持原底「發音部位」)。

另外,亦有儂講 phàng-khì。照我分析,其實即種講法个台羅,愛寫做 pháng--khì(注意輕聲)。將合音閣變調了後个第一音節,當做是唸本調 pháng(佮「紡」共音),共伊當做單字動詞,意思理解做「扑失落」,然後加一个唸輕聲个動詞補語「去」。

諸君若聽有小弟个解說,汝台語音韻學(phonology)个智識著差不多出師矣。^^

本文章以 CC BY-NC-SA 4.0 授權

不懂个媒體閣咧批評教育部制定个台語漢字

簡單解說台語「青盲牛」佮「家婆」(毋是「雞婆」)个音義佮漢字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