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細漢塊講台語,並無用著句尾疑問詞「嗎」。高中、大學个時,去台南揣儂tshit-thô,聽著佮我頂下歲个台南少年儂,不時講著「嗎」。即種講法,現今愈來愈儕,無論是台北縣、宜蘭、屏東來个少年儂,攏真愛按呢講。
真儕台語界个序大,不止反對即種講法,認為彼是予北仔話穢[uè]--著个,台語根本無這種話,嘛無需要這種話。
總是,日本時代留落下个文獻,包括日本儂做个、台灣儂做个台日對照个台語教材,抑是教羅个台語文,攏有出現疑問詞 "--mah",按呢台語究竟有講「嗎」無?
歸納起來,特別是參考劉克明先生1916年出版个《台語大成》,咱thang講:卡早个台語正實有按呢講,毋閣路用無像北仔話hiah-nī大,呼音嘛小可仔各樣[koh-iūnn]。
台語疑問詞 "--mah" 是講話者卜表達「反問[huán-būn]」抑是「推測[tshui-tshik]」个態度佮口氣个時,才罕罕--仔講一下。單純个疑問,著無塊講 "--mah"。以下兩句例,出自《台語大成》,漢字無改,假名注音改羅馬字。
「伊有如此[an33-ni33]講麼[--mah11]?」講話者認為伊無按呢講,反問聽話者。
「彼個[hit-le] 辭職嘮[--looh11]麼[--mah11]?」比在講話者tsiah久仔來交關,攏無看著迄个辛勞,塊臆講伊辭職矣。
論到呼音个增差。往過[íng-kuè]个文獻大常攏寫做 --mah,咱掠卡無伊个實調。但是《台語大成》有記實調,是唸做佮第三聲共款个低調。
抑若現代台灣囡仔塊講个「嗎」,實際个呼音,差不多是台語第七聲中平調,檢采有略仔卡輕一sut仔。彼著是對台灣北仔話个「嗎」學--來个。
所以我即篇个題頭應該是:『台語有講「嗎[mā]」--mah11?』
(2015-10-15補充:廈門話个白話字文獻,包括有教會背景个台語儂,疑問詞"--mah" 用了較捷,看起來並無反問用意个話句也有按呢講,這可能是無仝腔口个習慣用法有出入。重點是,本來个「--mah」是唸低調輕聲,毋是唸中調,若是唸中調,應該是後來受華語个「嗎」影響所致。)
慣勢講「嗎[mā]」个台灣囡仔,煞tsua̋n袂曉台語豐富个各種疑問表達法。佇遮簡單寫--幾條。
【真的嗎?】,台語講「正實=个?」、「咁[kám]有影?」注意台語个助動詞「咁[kám]」,這是華語無个,古文有,但是台語閣分 kám 佮 kánn。
單純疑問,【這是汝的嗎?】,台語講「這咁是汝个?」、「這是汝个 毋是[m̄-sī]?」、「這是汝个 是毋[sī--m̄]?」(句尾表疑問个「是毋」,往往連音做 "sim21")
反問,【這不是你的嗎?】,台語講「這咁毋是汝个?」、「這毋是汝个 是毋[sī--m̄ / sim21]?」、「這毋是汝个--mah11?」
【吃飽了嗎?】「食飽(矣)未?」(台語表示完成个疑問詞是「未[būe]」,thang講輕聲低調,亦thang講本調。漳个講buē,泉个講bēr/bē。這佮「bē曉」个"bē"無共款。「bē曉」个"bē",漳个講"bē",泉个講"buē",顛倒píng。
【看見了嗎?】「有看--見/著 無[bô/--bô]?」(頭前用「有」,後壁配合个疑問詞尾是「無」--「有[ū]、無[bô]」。「無」佇遮嘛是有本調佮輕聲兩種。
【汝要去嗎?】「汝卜去毋[m̄/--m̄]?」(配合頭前个「卜」,疑問詞尾用「毋」--「卜[beh]、毋[m̄]」。
另外閣有一大堆疑問詞尾thang用:hinn21、ni21、siooh21、hiooh21、(後面即兩个是對「是無[sī--bô]」連音變來个)。遮个詞尾有方言差,毋是逐所在攏有。親像ni21,高屏地區卡tsia̍p聽--見。我是屏東萬丹儂,上愛講hinn21,罕得講hiooh21、siooh21。總是,我攏共學來講,我卡愛對別種台語腔去抾話語,卡袂愛對北仔話去承[sîn]話屎。
比較起來,北仔話个「嗎」夭壽簡單,只要是yes/no question,攏會用--得。台語毋是,變化蓋儕,相對來講,結構卡嚴密,愛配合頭前个助動詞,抑是時態。若卜像北仔話个單純,亦是可以,有疑問助動詞「咁」thang用:「咁有影?」「咁是汝个?」「咁毋是汝个?」「咁食飽矣?」「咁有看--見?」「汝咁卜去?」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