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頁 台語輕重音節佮喉入聲變調个關係
文章
取消

台語輕重音節佮喉入聲變調个關係

一、台語若是前字變調,後字本調个兩音節詞,通常前字是弱音節(抑是叫做輕音節),後字是強音節(抑是叫做重音節)。弱音節就是講唸較細聲、唸較短,強音節就是講唸較大聲、唸較長。即種強弱、輕重音節个變化,因為咱咧講話个時,攏會自動去調整,若用儀器來測量,結果會比咱感覺會出來--个閣較明顯。

台語即種強弱音節个性質,佮英文多音節字有強弱音節閣無仝,英文迄種有辨義作用,但是台語个輕重音節,是咱咧講話个時自動去調整,予話句分出單元,較有重點,聽起來較順个作用,通常無辨義作用。

若欲舉例,揣前字、後字「調型仝款」个詞來試較明顯,像「火車(高平調+高平調)、花市(中平調+中平調)、會試(低調+低調)、貨品(高降調+高降調)」。這就感覺較會出來後字較重、較強、較長。若是後字是入聲字,就會感覺無遐長,但是基本上猶原算是「強音節」,就是發音个時較強調。

不過,也是有例外,像小稱詞「仔」詞尾,通常就毋是重音節,可比「金仔 kim-á」,咱咧講「金仔 kim-á」,前字韻尾 -m 時常會牽連去後字,予後字 á 生出一个 m- 聲母,袂輸變成 kim-má 个音。各位試想,「金仔」標音寫做 kim-má,咁毋是佮「金馬 kim-má」(金門馬祖簡稱)完全仝音矣?

實際上有猶原有差,一來「金仔」个尾音節是弱音節,無像「金馬」个尾音節遐爾強、遐爾長,二來「金仔」後音節 má 迄个生出來个 m- 聲母,雙唇並無真正像「金馬」个 má 合甲遐出力,是輕輕仔接觸一下爾爾。

了解頂面个觀念了後,閣來第二个觀念:

二、台語教學个變調口訣,可比講「三變二」(第三[sann]聲變第二[jī]聲),閣有「喉四聲也變二」(喉四聲就是 -h4,入聲韻尾用束喉音收尾个第四聲)。所以下面每一對兩字詞(閣有三字詞組),前一个詞个前字是第三聲,後一个詞个前字是 -h4,一旦變調了後,對台灣絕大多數儂來講,唸起來就變仝音詞,無分別矣。

「照鏡 tsiò-kiànn」vs.「借鏡 tsioh-kiánn」
「過身 kuè-sin」vs.「郭新 Kueh Sin」(儂名)
「剃頭 thì-thâu」vs.「鐵頭 thih-thâu」(泉腔「剃」本調嘛是 thih,佮「鐵」無論本調、變調攏仝音)
「倒跤 tò-kha」、「桌跤 toh-kha」
「豹面 pà-bīn」vs.「百面 pah-bīn」
「剉樹仔 tshò tshiū-á」(砍伐樹木)vs.「𧮙樹仔 tshoh tshiū-á」(咒罵樹木)(部份宜蘭儂即兩个動詞本調攏唸 tshò)

所以咱咧教台語个時,會教講:喉四聲變調了後,會失去束喉音,變成高降調,親像第二聲个感覺;這佮第三聲變調成為高降調,親像第二聲按呢,是變仝款个調。所以口訣就是:三變二,-h4 嘛變二。

但是,佇音值上、音響物理上來論,佇變調位置个高降調,佮第二聲本調高降調有淡薄仔出入,毋是一模一樣,因為咱第一項觀念有提起,兩字詞前音節會唸較輕、較弱,致使第三聲也好,-h4 也好,變調个時,袂拖到遐長、降到遐低。

像「貨品 huè-phín、廢水 huì-tsuí、血水 huih-tsuí」雖然口訣講前字會變第二聲,但是佇音值个層次來看,其實前字並無唸甲親像後字遐爾長、遐爾低,若用五調階來記聲調,前字是 53,降到一半爾爾,後字是52 甚至 51。而且按呢个聲調數字記法,表現袂出長度,實際是前音節較短,後音節較長。

因為前字會唸較短,所以著愛較早將聲音結束,來換唸後音節,為著欲將前音節切斷,咱嚨喉由兩條「聲帶」圍成个「聲門」著愛小可仔激力,束一下,切斷前音節个聲。即陣,耳空真利个儂,就可能會聽著有「束喉音」(glottal stop)个效果出來,但是即種束喉音並無辨義作用,無論是佇 -h4 變調,抑是第三聲變調,攏有可能出現。

親像「蒂 tì」明明是第三聲个字,但是阮聽鄉親咧講「蒂頭仔 tì-thâu-á」,其實迄个變調了後个「蒂」怹定定講短短--仔,感覺音節尾有一个束喉音佇遐,佮「滴頭仔」無分別(無「滴頭仔」即種詞,總--是,會使試唸來比較看覓)。

-h4 本調韻尾个束喉音是佇「音位」層次,有「辨義作用」个束喉音;但是 -h4 變調成為高降調,佇聲音收束,接落去講後音節个時,聲音過渡个時可能會出現个聲門收束效果,即種「音值」層次个束喉音,佮有辨義作用个束喉音無仝性質。

咱猶原會使繼續教講:-h4 變調了後,會失去束喉音(有辨義作用个束喉音),變高降調,親像第二聲。

音位層次个討論,佮咱一般鄉親个語感有相應。咱多數个鄉親,真正分袂出來「照鏡」佮「借鏡」講出來有啥差別!咱揣兩位鄉親來實驗,叫第一位唸「去『借鏡』」,錄音起來放予另外一位鄉親聽,問伊:這到底是咧講「去照鏡」抑是「去借鏡」,伊可能是講「攏仝音」,若無,因為「照鏡」是較捷講个話,伊會選即个答案个可能性,我相信加[ke]真大。這實在是因為「借鏡」佮「照鏡」咱多數台灣儂聽起來根本無分別个關係。

因為第三聲變調了後,佮 -h4喉四聲變調就分袂出來矣,所以台語儂有一寡本來是第三聲變調个詞,欲恢復本調个時,會拂毋著去,當做喉四聲咧講。我做兵个時,聽著通訊兵講「架線 kà-suànn」,但是伊唸單字動詞个時,是講做「kah」,像「線 愛先 kah」。

毋但阮即沿有即種問題,連阮老爸怹迄沿个八九十歲儂,仝款有即種現象。像「注射 tsù-siā」个「注」明明是第三聲本調,但是怹有時會講出「營養射 著愛 tsuh」即種話。

配合音位觀念个教學口訣,才是較理想个教學法,無必要強調一寡傷幼个語音細節,親像頂面分析迄種「無辨義作用个束喉音」,這無需要佇基層教學現場來提起。

但是若欲教機器儂講台語,親像做語音合成个電話語音、公共場所放送,上好毋通干焦根據教學口訣講「三變二」,就只錄第二聲本調唸較長、降較低个音,了後也提即个第二聲本調音來用佇第三聲變調个位置,致使兩音節詞前後無輕重个變化,按呢雖然咱儂耳也是聽有,袂啥會誤解,問題是聽起來就是礙虐礙虐,無成真儂發音,因為違反咱「前音節較輕較短、後音節較重較長」个講話習慣。

以上是講「喉四聲變調」佮「第三聲變調」个關係,閣論到「喉八聲(-h8)變調」佮「第七聲變調」也是仝款道理,變調了後,有可能佇調尾出現束喉音。但是即種束喉音並無辨義作用,是可有可無个存在,所以咱猶原佇教學上教講「喉八聲變調了後,會失落束喉音,變成低長調,佮第七聲變調了後仝款,無分別矣」。台灣中北部有真濟所在个儂,連喉八聲本調个束喉音失落去,變成佮第七聲本調嘛無分矣,致使怹欲記喉八聲个字,特別食力,這我以前有討論過,著愛靠文言音个唸法來幫助記憶。

閣講著「七變三」即个口訣,舉例像「會 huē」、「話 uē」本調攏是第七聲中平調,但是「會話」即个詞前字會變調,親像第三聲,按呢「會」就比「話」較低調矣。「七變三」,也是音位上經過適當抽象化了後个方便口訣。其實佇音值上,第七聲變調了後,是變低平調(五調階寫做 22 較妥當),但是第三聲本調个音值是低降調(五調階寫做 21 較妥當),會拖較長、降較低,但是咱一般台語儂袂計較甲遐幼,感覺無差。

因為即兩个調是「互補分配」:22 是出現佇變調位置,21 是出現佇本調位置,延用「音位學」个觀念,即兩種會使算做是仝款「調位」,所以咱簡單講「七變三」。除非汝天生音感特別好,抑是有音樂个記譜訓練,就會感覺無啥仝。總--是,佇教學上,毋通了工去強調即種差別。

「音值」、「音位」、「辨義作用」、「互補分配」是現代音韻學第一基本个概念,想欲進一步了解,會使去網路揣音韻學个教學影片,抑是去買、去借音韻學个冊來讀,抑是去大學相關个課程旁聽(英文系个語言學概論課可能愈好,設使汝無英文障礙)。何大安教授有一本《聲韻學中的觀念與方法》寫了真好,可惜出版社倒去矣,著愛去圖書館借,抑是買二手冊。

本文章以 CC BY-NC-ND 4.0 授權

演講補充:台語入聲變調新口訣:四變懸、八變低

2017清明培墓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