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頁 教台典用字【轉臍 tńg-tsâi】商榷
文章
取消

教台典用字【轉臍 tńg-tsâi】商榷

教台典用字【轉臍 tńg-tsâi】意思無通。
俗語:新婦教大家tńg臍。(Sin/sim-pū kà ta-ke tńg-tsâi.)
"tńg-tsâi" 教典寫「轉臍」,tńg-tsâi 是用鉸刀、手術刀等鉸斷、切斷,欲呔會是用「轉踅[tńg-se̍h]」的「轉」,硬tsuān tsuān甲lak--落來 nih?

洪惟仁老師《臺灣禮俗語典》寫做「剸臍」,伊个考證(p.19)是按呢:

------
「剸」,玉篇:『截也』,唐韵:度官切(tuân),又之兗切(tsuán)。字同剬,廣韵:「剬同剸,細割也。多官切(tuan)。』。剸剬二字的注音各家不一。我們如取多聲母,兗韵,合起來便是 tuán 白話音即為 tńg。雖不是正字,可以算是「準正字」。
------

伊的意思就是講,將兩組無仝个反切音記錄,一組取聲母、一組取韵母,kap做伙,按呢才鬥會出 tuán / tńg 的音,這佇本字考證上有較勉強,毋是正字,只算「準正字」。

教典另外收「斷臍」做「轉臍」的異用字。論真這个「斷」字音義上搭峇!

「斷」除了白話音 tňg(泉音陽上第六聲)、tn̄g(廈)、、tuīnn(漳),文言音陽去第七聲 tuān(斷絕 tuān-tsua̍t、一刀兩斷 it-to.-lióng-tuān)、陰去第三聲 tuàn(判斷 phuànn-tuàn、決斷 kuat-tuàn),其實閣有上聲(第二聲)的讀法。這佇康熙字典有收,但是以下我另外引用別本古冊,因為伊解說了較簡單明瞭:

唐朝張守節《史記正義》冊頭前有一篇〈史記正義論例謚法解〉,其中一節「發字例」(「發字」就是讀勾破音的字,也就是一字多音,尤其是多聲調,對應無仝解說、詞性),就有舉「斷」字三種聲調呼音,對應三種意思:

------
斷:端管反,有物割截也。又段緩反,自相分也。又端亂反,斷疑事也。
------

以上三音:

1.「端管反」就是 tuán,白話音就是 tńg。這是他動詞,割斷、截斷物件,就是咱的主題 "tńg臍" 啦!

2. 「段緩切」切出來是陽上聲 tuǎn,白話音就是 tňg,這佇泉音有保留,廈音變陽去聲 tn̄g,漳音是陽去聲 tuīnn。這是自動詞,張守節寫「自相分」,就是物件家己斷[tn̄g]去。

3. 「端亂切」就是 tuàn,「斷疑事」(tuàn gî-sū),就是審案、判斷[phuànn-tuàn] 這類的代誌。 只不過,佇實用上來講,寫做本字「斷臍」,予一寡台語程度無好的台灣人看著,恐驚十个有九个攏會唸做 tn̄g-tsâi,袂曉唸 tńg-tsâi。所以實用性無懸。總是,教典用「轉臍」是有淡薄仔好笑,寧可寫做準正字「剸臍」。

「斷」字上聲文音 tuán,咱一般真罕得用著,除非是讀古文,有音註叫咱到遐著讀上聲,若無,一般攏唸去聲(陰去、陽去兩種)爾爾。「斷」字上聲白音 tńg,至少有 tńg-tsâi(斷臍)、tńg-ínn(斷穎)是農村生活常用語。

補充1:張守節佇「發字例」頭前寫「古書字少,假借蓋多,字或數音,觀義點發。」台譯:古冊有thang用的字較少,用假借字的情形扑算真濟,一字可能有幾若个音,看是啥乜意思,咱著共伊「點發」來呼音。「點發」就是「點撥[tiám-puat]」,也就是台語所講的「勾破」,佇一字个四角落某一角做勾破記號分別表示平上去入,來提醒著呼勾破音,毋通照慣用的聲調去呼讀。

補充2:tńg臍用鉸刀。特殊情形,全然[tsn̂g-jiân]無家私頭仔,姑不將著用喙齒gió,叫做「gió臍」,南管音 giró-tsâi,傳統戲齣《白兔記》內底劉知遠怹囝个乳仔名就是「咬臍」。

補充3:引用嚴新富老師調查記錄

「將冇骨消烘熱取汁沾手,再做醫療動作;以前醫院要剖腹生產的例子,受訪者媽媽可以順利用手接生;以前無剪刀時,則以老桂竹或石頭切臍帶,再以苧麻繩線綁臍帶;止血後很乾;以雞毛沾油,擦嬰兒的身體,肚臍斷掉尚無完全好時,會拿煙斗頭的黑色油沾口水,擦嬰兒的肚臍治療。」

Facebook 2020-11-10 潘科元寫

本文章以 CC BY-NC-SA 4.0 授權

台語 tshù(house)應該寫做「厝」、「茨」抑是「次」?

重新自學數學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