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頁 對鹿港泉腔「去聲」無分陰陽,再論「調、負…」第七聲(陽去)个台語音教學
文章
取消

對鹿港泉腔「去聲」無分陰陽,再論「調、負…」第七聲(陽去)个台語音教學

頂一篇網誌解說「調 tiāu」--字个台語音,蓋濟儂受華語影響,唸做 tiàu。承蒙[sîng-bông]施炳華教授,撥工共阮指教,伊講:

『台語是漳、泉音的混合,其中猶有古泉音,古泉音「去聲不分陰陽」,也就是共第七聲讀做參第三聲仝款。一般人(尤其是南部人)干礁知影倚漳腔的聲調,共伊當做是台語唯一標準的聲調系統。若佇中、北部,就較會聽著第七聲讀做第三聲的例,親像民調(tiau3);甚至佇倚泉腔的所在,有一寡老人因為第七聲的字大部份讀做第三聲,連讀變調嘛共第七聲(=第三聲)變讀做第二聲,親像「代表」的「代」、「院長」的「院」、「競爭」的「競」。台語到目前並毋是已經統一矣,毋通用家己講的「倚漳腔」來批評別人的毋著。』

施教授所講个情形,我有了解。像「代表 tāi/tài-piáu、院長 īnn/ìnn-tiúnn」即種兩讀並存个例,不時有儂咧問是啥原因,毋知佗一種「卡正確」,我亦一再回覆、說明過伊个道理,就是像教授所解說个按呢。我並無講 tāi-piáu / īnn-tiúnn 才是「唯一正確」个唸法,來否定 tài-piáu / ìnn-tiúnn 个講法。(參考 〈 「網路、網站」「院長、代表、附近」个台語音 〉迄篇个後尾節)

毋過,咱若就系統性个一致,整體發音个觀點來分析:可比講,一个儂,若準伊「國代、替代、時代、年代、世代……」等等濟濟「代」字出現佇本調个詞,伊攏唸 tāi 第七聲陽去,中平調,佮伊咧唸「連帶、熱帶、寒帶」个「帶 tài」第三聲陰去,低降調,無共款,亦著是講,伊个去聲本調,規个系統是有分陰去、陽去兩種;問題是,伊「代表」煞唸做 tài-piáu,變調變第二聲,反推了後,台羅本調著愛寫做第三聲陰去。問題是「代」--字明明並無聲調勾破,有个所在愛讀陰去,有个所在愛讀陽去个分別,應該只有一種調類,是按怎會出現本調、變調袂配搭个情形?尤其是,共意思、無勾破个「代」平平出現佇變調个一寡詞,伊「代理、代替」是唸 tāi-lí、tāi-thè,但是拄著「代表」,伊又閣唸做 tài-piáu,即種个系統無一致,才是我想欲提出、強調,請逐家注意个點。

一个字,出現佇無共詞,唸法出現系統个無一致,原因又閣是按怎?若是過去台語獨立發展个年代,往往是來自「漳泉濫」个結果,亦就是施教授解說--个按呢。

但是到甲戰後,華語个勢力入來,台語个演變,蓋濟儂个喙裡,出現愈來愈濟本調、變調袂配搭个情形,比老輩儂加蓋嚴重。就我个觀察佮分析,其中个原因,受著漳泉濫个影響,當然是有;但是受著華語个拖累,機會愈大。亦著是華語是去聲無分陰陽(華語第四聲),但是台灣多數地區个台語是去聲有分陰陽(第三聲陰去、第七聲陽去)。

因為華語去聲無分陰陽,所以有真濟共音个去聲字,對應過來台語个時,去聲有分陰陽个台語腔个儂,若程度無在[bô-tsāi](無穩定个意思),不時就會分袂清。即種分袂清,無一定攏是混同唸做陰去聲(親像「吊、調」个例),嘛有可能是混同唸做陽去聲(親像我細漢將「熱帶 tài」講做「熱代 tāi」,分袂清「帶 tài、代 tāi」即兩个華語共音共調,但是台語無共調个字)。到底本調容易混同做陰平抑是陽平个決定因素,可能是看佗一字使用者卡簡單、卡熟,可比「吊」比「調」簡單,「調 tiāu」著容易唸做 tiàu 陰去;「代」比「帶」簡單,「帶 tài」著唸做 tāi 陽去。

我頂一篇舉个例,「吊、調」華語去聲無分,共音;台語多數腔去聲有分。親像蓋濟儂「聲調」是講 siann-tiāu,但是「民調 tiāu」煞唸做「民調 tiàu」即種現象,固然會用得解說做是受「古泉腔」个影響,但是我閣卡相信,卡濟儂是受華語勢力个拖累。

若解說做是受古泉腔个影響,按呢著愛講,伊欲講「聲調」即个詞,是對漳腔个儂遐學來,唸做 tiāu;但是伊欲講「民調」即个詞,是對古泉腔个儂遐學來,唸做 tiàu。

毋過,若解說做是受華語影響,按呢著是講,伊欲唸「聲調 siann-tiāu」是學頂輩个台語儂講个,唸第七聲中平調,台灣多數腔。但是伊欲唸「民調」个時,因為頂輩儂無即種詞,伊頭殼內愛進行一種「字、音對 應」个處理過程。即陣華語「吊、調」共音个影響著發揮作用,予伊將「調 tiāu」唸做「吊 tiàu」!

兩種解說,攏有可能个情形下,若解說做是古泉腔个影響,我个僥疑[giâu-gî]是,台灣到甲現代,古泉腔个勢力,咁正實有大到按呢,來影響著愈來愈濟儂,出現即種聲調系統無一致个發音?

無論事實是佗一種因端,就台語教學个立場來看,即種無一致,毋是好現象。以「調」--字來講,既然一个學生,伊「歌仔調、聲調」是講第七聲 tiāu,但是,伊「民調」煞講做第三聲 tiàu,按呢,咱做老師个,上好是建議伊愛保持一致,攏調整做第七聲中平調,毋好因為解說做這是古泉腔,袂使算伊錯,所以放據在伊去,按呢,平平一个「調」--字,伊有時唸 tiāu,有時唸 tiàu,咁thang?咁thong?

閣像「負」嘛是按呢,明明一个儂「欺負 khi-hū、辜負 koo-hū、抱負 phāu-hū;負擔 hū-tam、負債 hū-tsè、負責 hū-tsik」遮个台語本來著有咧講个詞,伊攏會曉唸「負」本調是第七聲,變調變第三聲。但是一旦拄著新詞「負面、負數」,伊煞唸做 hù-bīn,hù-sòo,本調第三聲,變調變第二聲。我真正毋相信,即兩个詞,伊是去聽著古泉腔个發音,才學著个。我寧可相信是華語去聲無分个影響。因為「付、負」華語共音,但是台語無共音,伊台語程度無在,佇頭殼內,煞予華語牽去,將「負 hū」唸做「付 hù」。「負面、負數」煞變做「付面、付數」。按呢唸,因為頭前字是變做「高降調」,佮華語个發音 ㄈ×ˋ ㄇーㄢˋ / ㄈ×ˋ ㄕ×ˋ 个 ㄈ×ˋ 共款高降个「調型」,即點嘛顯示出真有可能確實是受著華語个影響。

無論按怎,系統上出現無一致个字、詞,數量愛盡量控制,親像「院、代」个無一致,這年代足久、通行足闊,所以著準一个儂「病院」講 pīnn-īnn,「院長」講 ìnn-tiúnn,咱嘛會用得接受。但是其他个,親像「調、負」,若準一个儂个台語舊有詞攏是唸第七聲,伊欲講新詞,咱猶原愛強調這是第七聲个字,來保持「聲調 siann-tiāu、曲調 khik-tiāu、歌仔調 kua-á-tiāu、民調 bîn-tiāu」、「欺負 khi-hū、辜負 koo-hū、抱負 phāu-hū;負責 hū-tsik、負擔 hū-tam、負債 hū-tsè、負面 hū-bīn、負數 hū-sòo」發音个一致。

這絕對毋是咧忽視、歧視古泉腔个存在。若是欲照古泉腔,去聲本調無分,按呢遮个詞嘛攏愛保持一致,唸做 siann-tiàu / khik-tiàu / kua-á-tiàu / bîn-tiàu; khi-hù / koo-hù / phāu-hù / hù-tsik / hù-tam / hù-tsè / hù-bīn / hù-sòo。這才是教學佮傳承台語个正途,毋通有意加強漳泉濫所造成个聲調系統混亂,造成學習者無必要个負擔。(後壁即種去聲本調無分陰陽,攏照第三聲陰去本調唸,而且變調攏變高降調个唸法,台灣多數儂袂接受,無適合用佇普通腔个台語教學。而且我咧想,鹿港腔嘛毋是按呢變調个,因為怹去聲个變調,多數字猶原有分陰陽。)

毋但去聲本調、變調是按呢,陽平第五聲个變調嘛按呢。對漳腔个學生來講,「泉腔變調例外」愛盡量少;反之亦然,亦就是講,對泉腔个學生來講,「漳腔變調例外」愛盡量少。可比講,一个學生个變調系統,明明是漳腔个第五變第七聲,但是逐家咧講「而且」个「而」,「恆春」个「恆」,往往攏是變第三聲,學生欲寫音標个時,毋知這是例外,猶原是照漳腔變調个系統規律,寫做 jī-tshiánn / Hīng-tshun。但照講,「而、恆」只有陽平一種調,根本無第七聲个本調(「永恆」是 íng-hîng,毋是 íng-hīng)。所以咱嘛是愛共伊教講,正確是寫做 jî-tshiánn / Hîng-tshun,毋過因為受泉腔影響,實際變調逐家卡慣勢變第三聲。即種詞,少少幾个仔,勉強閣有法度硬記,若數量一下濟(可比講佔二、三十pha 以上),學生咁袂足痛苦?

本文章以 CC BY-NC-ND 4.0 授權

將台灣閩南語叫做「台語」是一種沙文主義心態?

台語「漳泉濫」造成「辭彙上聲調个無一致」應該盡量避免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