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頁 台灣地名「音字脫節」个四種類型
文章
取消

台灣地名「音字脫節」个四種類型

洪惟仁老師佇面冊賜教,提出台灣地名「字、音脫節」个三大類型,我閣補充一種。 以下先引用伊寫个:

台灣地名字音脫節大概有幾个原因:

一、政治雅化(臺員/大員>臺灣、雞籠>基隆、艋舺>萬華、三重埔>三重、田中央>田中、山豬門>山地門>三地門、寶斗>北斗、埔中>褒忠……,沙轆(當地音Sua-lak)>沙鹿(外地音*Sua-la̍k ));

二、漳泉差(大雅:漳音Tāi-ngé>泉音*Tāi-ngá、雞籠:Ke-lâng > Kue-lâng,山豬門是譯音,Sa-Timor本來是南庄个意思,台語音譯最初大概是讀*Suann-ti-文bûn,也可能是讀*Suann-ti-漳muî,「門」兼有入山之門个意譯,後來泉音盛行,改讀Suann-ti-mn̂g,煞有人寫做山豬毛,其實是無合理个寫法);

三、文白差(鳳山:Hōng-白suann > *Hōng-文san、清水:Tshing-文suí > Tshing-白tsuí、淡水 *Tām-文suí > Tām-白tsuí、打貓:*Tánn-bâ > Tánn-niau)。

以上扑*號个讀法佇現代人、當地人或者是台語專家个語感可能認為是訛音。 毋過語言是會變个,地名个讀法嘛會變,到底愛按怎讀才著,這不但是學術問題,同時嘛是語言規範个問題,語言規範是政治問題。上驚是無調查,無學術个基礎,由少數自認或者被認是專家學者个所謂「專家」,假gâu,烏白規範。

以下是我个補充:

Ang Uijin 老師,感謝賜教!除了老師所列个三大原因, 閣有一種是自然音變所致个地名「字、音脫節」:

像台語一寡「安 uann」字个地名攏變音做 kuann。阮屏東萬丹「廣安 Kóng-uann」> Kóng-kuann。台南佳里「同安寮 Tâng-uann-liâu」> Tâng-kuann-liâu, 漢字也改寫做「東官寮」。另外,三重埔「同安厝 Tâng-uann-tshù」後來變做 「豆干厝 Tāu-kuann-tshù」。

真濟三音節地名个第二音節發生弱化,阮遮「保長厝 Pó-tiúnn-tshù」> Pó-lín-tshù、 「興化廍 Hing-huà-phōo」> Hing-á-phōo,台北「三重埔 Sann-tīng-poo] > Sann-līm-poo。 也有个是三音節合音做兩音節(主要是前兩音節合做一音節),像「大稻埕 Tuā-tiū-tiânn」> Tāu-tiânn、「大龍峒 Tuā-lōng-pōng」> Tōng-pōng、台中「二份埔 Gī-hūn-poo」> Gīm-poo、台南「北門嶼 Pak-mn̂g-sū」> Pàng-sū。

面友 KaiChen 有留言講著一个心適个現象:

三重埔這个例我誠有印象,逐改我聽攏是l-,毋過若問阮母按怎讀,伊就會讀t-,參平常講話無仝。

這就是反映出母語儂對家己个語言有表面形式佮基底形式兩套咧運作。

本文章以 CC BY-NC-SA 4.0 授權

2023-08-06學習日記

台語 oo-tō 个漢字是「烏道」抑是「污道」?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