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頁 台語地名「水碓仔」[Tsuí-tuì-á]
文章
取消

台語地名「水碓仔」[Tsuí-tuì-á]

昨昏去參加台灣文化書局所辦个台語歌謠分享會,請張啟文老師來說唱[suat-tshiùnn],有夠精彩!伊除了唱一寡出名个台語老歌,最後嘛有表演伊家治个創作,唱出伊對鄉土个深情厚愛。有提起台中南屯[Lâm-tūn]一个庄頭,漢字寫做「水碓仔」,台語音是 "Tsuí-tuì-á",tuì 第三聲,拄著 á,特殊變調,變做第一聲。當時在座,有先進講,正音應該是 Tsuí-tuī 个 tuī,拄著 á,變調猶原是第七聲。

若是照我想,台灣用「水碓[tsuí-tuì]」來做地號名个所在毋但一tah,會按呢號,大常[tāi-siông]攏是迄所在,有設一座創水力帶動个「石碓」[tsio̍h-tuì],代替人力來舂米[tsing-bí],這愛有資本,嘛愛地理條件有配合才設會起來。到甲日本時代,引進機械化[ki-haî-huà]个「米絞」[bí-ká](即馬華語叫做【碾米廠】),傳統个「舂臼「tsing-khū]」、「塗礱[thôo-lâng]」、「水碓[tsuí-tuì]」著隨个仔隨个淘汰[tô-thài]去矣。「水碓」个正確呼音一般台灣儂亦毋知矣。

舂臼「舂米[tsing-bí]」、塗礱「挨米[e-bí]」、米絞「絞米[ká-bí]」,對應个動詞愛用無共字眼,總是,目的差不多,攏是欲共粟仔[tshik-á]个外殼佮內底个米分開。外殼是糠[khng],粗个是粗糠[tshoo-khng],thang燃火[hiânn-hué],抑是濫落去「印塗墼」[ìn thôo-kat]起厝;幼个是米糠[bí-khng]通tshiau料 飼豬飼雞。毋閣「碓」咁有做動詞用,講「碓米」,這我著毋知矣,請前輩指教。

「水碓」唸做 tsuí-tuì,名詞「碓」是第三聲,1873年廈英大辭典、1931年台日大辭典攏有收即个詞,古早韻書注「碓」个音:「都內切,音對」,「碓」本來著是陰去聲,台語自古相傳唸 tuì 無錯。台語第三聲後壁若接「仔」,毋是一般變調變第二聲,是變第一聲,所以,「水碓仔」个碓變第一聲亦是完全正確个,台中「水碓仔」在地儂並無講了走音去。「水碓[tsuí-tuì]」,毋是欲講「墜--落去」个意思,所以毋是「水墜[tsuí-tuī]」。

台日大辭典所收个台語詞,除去「水碓」,有「碓」个閣有一、 二十个:親像:米碓[bí-tuì]、舂碓[tsing-tuì]、手碓[tshiú-tuì]、石碓[tsio̍h-tuì]、石碓頭[tsio̍h-tuì-thâu]、狗踏碓[káu-ta̍h-tuì](俗語:教狗亦會踏碓)、跤碓[kha-tuì](漢字伊寫做腳碓)、lap-tuì、踏碓[ta̍h-tuì]、碓臼[tuì-khū]、碓身[tuì-sin]、碓頭[tuì-thâu]。

本文章以 CC BY-NC-SA 4.0 授權

重學 Perl 處理台語文資訊

「狗踏碓」[káu-ta̍h-tuì]个「狗」講本調抑是變調?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